HAIWEILIGAILIANGJI
河南燴面與洛陽的水席、開封的包子并稱為河南三大名小吃。關(guān)于河南燴面來源說燴面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,西安的泡饃是清朝年間傳到河南的,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面,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面,所以一般說的燴面,就是羊肉燴面。
其中羊肉湯要用羊肉、羊骨一起煮5個小時以上,加入七八味中藥,煮出來的湯濃味香,羊肉湯以清湯為主,近幾年又出現(xiàn)了鹵湯。燴面用的面叫做扯面,厚度如百合瓣,其特點就是滑爽、勁道。
一、羊肉燴面的原料
熟羊肉1000克,豆腐皮400克,水發(fā)粉絲400克,水發(fā)黃花400克,水發(fā)木耳400克,香菜200克,當歸、枸杞各20克,羊肉湯、鹽、雞精、味精、香油各適量。
二、羊肉燴面湯的熬制
1、原料
羊肉3000克,羊骨架6000克,羊油750克,生姜100克,大蔥250克,鹽、料酒各適量。
2、香料
花椒10克,八角15克,山奈5克,桂皮5克,小茴香5克,草果5克,良姜5克,丁香2克。
3、制法
將肉切成大塊,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凈,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約1小時后撈出;羊油洗凈切成丁;生姜拍破;大蔥挽結(jié);各種香料用紗布包住,制成香料包;將羊骨架放不銹鋼桶中,加入適量清水,大火燒沸后撇凈浮沫,再放入羊油丁、生姜、大蔥,倒入料酒,用中火煮約2小時,放入香料包,煮約1小時至香味溢出時,放入羊肉塊,改用小火煮約5小時,調(diào)入鹽,將羊肉撈出晾涼,另將湯面上的浮油撇凈(留用),即成羊肉湯。
三、羊肉燴面的制面工藝
1、原料
高筋面粉10千克,鹽200克,色拉油適量。
2、制法
將面粉加鹽拌勻,加入清水揉成稍硬的面團,蓋上濕紗布場約10分鐘;將面團反復(fù)揉搓,再蓋濕布場約10分鐘;將面團揉至表面光滑,搓成直徑約6厘米粗的長條,下劑子,搓成長15厘米、直徑約3厘米的圓條,蓋濕布場約5分鐘,再用搟面杖搟成長方形面片,在面片上均勻涂抹少許色拉油,即成燴面面坯,將其整齊地擺入托盤內(nèi),用保鮮膜蓋嚴,約20分鐘后即可進行抻拉。
四、羊肉燴面的制作步驟
1、熟羊肉切成?。欢垢は磧羟谐山z;水發(fā)粉絲切長節(jié);水發(fā)黃花撕成細絲;水發(fā)木耳撕成小塊;香菜洗凈切節(jié);當歸、枸杞用清水浸泡。
2、將羊肉丁、豆皮絲、粉絲、黃花、木耳分成數(shù)份。
3、鍋內(nèi)加清水,入當歸、枸杞熬出味,分別裝大碗內(nèi),再分別往碗中放少許鹽、雞精、味精及羊油。
4、鍋內(nèi)加羊肉湯燒開,取一塊燴面面片,將面片抻拉成約3米長、8厘米寬、0.1厘米厚的面片,再將面片橫著抻成約3厘米寬的面條,入羊肉湯鍋中,湯再次燒開后,下入一份羊肉丁、豆皮絲、粉絲、黃花、木耳,與面片一同煮至成熟,起鍋裝入碗中,再舀入鍋中湯汁,淋少許香油,撒香菜,上桌即成。